除了首页时间流和侧栏的精选展位,少数派 Matrix 社区还有很多优秀内容因条件所限无法得到有效曝光,因此我们决定重启 Matrix 周报,并在此基础上添加更多社区内容、作者投稿新玩意呈现给大家。
🔥一周热评
来自文章 《从腾讯文档到Obsidian:记一次Obsidian团队知识库的尝试》:
FY_Zhang (+3) 果然这类软件在团队协作中的最大困难是让大家使用软件。😂不过这样一来你们的协作和 Obsidian 就没什么关系了吧,大家都不使用 ob 的话,你也只能尽量用通用的 md 去写,最终就变成了随便一个 md 编辑器都能查看,只是你的编辑器是 Obsidian?
小胡小胡0009 (+2) GitHub + Markdown 文档,不过熟练使用 Git 也是不小的门槛。
如果团队不是统一使用 Obsidian,相当于放弃双链,是如何解决文档间跳转的问题的?
感觉倒不如直接使用 Obsidian 的发布功能,不负责运维的团队成员只要阅读就可以了,没有编辑的需求吧。
saitjr (+0) 飞书的话……不搞团队账号就行吧?个人账号,大家拉个群,然后将文档扔到群里。或者 Wiki 直接给群聊开权限。Wiki 内也是支持搜索的。
我写博客也纠结了很久的纯 Markdown + GitHub 还是飞书/语雀,最后直接飞书文档了(迁移了近 10 年的博客),主要是编辑体验(格式丰富)、便捷性(随时随地都能编辑)、不用折腾部署和图床。
来自文章 《Mouseless-脱离鼠标使用电脑的一种方式》:
少数派61555988 (+0) 咋返祖了呢。鼠标就是为了实现视觉化快速操作而发明的。而对于触摸板,只分苹果力度触摸板和其他家触摸板。Windows 那触摸板只能应急用,而苹果的在应对非游戏时 99% 的场景都能愉快使用。
不器 (+0) 这类的软件基本上很容易让人出现密集恐惧,从公平角度而言的话 Mouseless 比较合适,如果喜欢按功能点击来支持的话可以考虑使用 Homerow。
来自文章 《敦煌自驾 5 天 4 夜》:
逐山海 (+0) 这个土墙和我老家的老房子很像诶,也在西北,只不过不是芦苇,而是使用麦秆,基本上就是一个样子。
波斯黑洞 (+0) 我一个酒泉人都没有玩过这么细,酒泉肃州区酒泉市博物馆有敦煌流失海外文物的展览挺好的,去敦煌的路上走国道,玉门魔山国家地质公园,去过的人都说比张掖丹霞好看。
来自文章 《特斯拉的刹车与小米的加速》:
烧麦 (+6) 今年 1 月 Model Y 焕新款出来后,我本来都付了 1000 元订金了。但那时候马斯克的抽象程度你也知道,我就因为这个原因取消了。
然后就一直在等 SU7,上周锁单了,就等秋天到手了。
Orclo (+3) 文章说的很在理,但是 SU7 反而让小米暴露了在配置阉割上面学习了传统油车豪华品牌的做法。其实在我看来 SU7 的性价比是不如同价格的其他国产电车,但是小米品牌的巨大粉丝量和雷军的形象让这个 SU7 热度变得有点爆。大家买车还是要看自己的需求和配置价格,不要盲目追求品牌。
IvanCrancy (+0) 同为 19 款 M3 车主,感受几乎一致,其他配置缺失,什么毛坯装修基本对我不影响,反而我就喜欢简洁。但是这个隔音是真的垃圾,吐槽了 5 年内都不够,以及一如既往智障的雨刮和本地化;也是同样在观察小米 SU7,毕竟也快到换车周期了。
来自文章 《本周看什么 | 最近值得一看的 10 部作品》:
A450DC2F (+1) Project Hail Mary 不管说他回去了还是没回去,都是剧透 🤔
感觉译名「挽救计划」就挺好的。「极限返航」跟「注定有去无回」,直接剥夺了剧情上的几个惊爆点。官方放出的第一支预告片也是,直接剧透了和 Rocky 的第一次接触……
来自文章 《你真的不需要一部无反时代的哈苏相机》:
DerQi_ (+5) 而且官方自己也承认了😂
https://www.hasselblad.com/zh-cn/learn/hasselblad-natural-colour-solution/
magneto (+1) 我就是被广告王 Links 的片给冲晕了,入手后和你感受差不多,后来出掉了。现在真想买东西还是亲自入手吧,网上的所谓评测参考性越来越差。
来自文章 《甲骨文了不起,研究它们的人更了不起》:
调调_ (+4) Oracle:夸我呢!欸,没我啊。
Kasiin (+0) 可以抖音关注下「小臣炸」,甲骨文里的新鲜事。
来自文章 《敬畏热度、保持热情:如何在夏季坚持跑步》:
封面2013 (+50) 我的建议就是:
- 尽量在树荫下跑
- 尽量在太阳落山后,或者早起日出前跑
- 注意补水,补盐丸(假如 25km 以上的 LSD)
- 放慢速度,注意心率
- 如果要跑速度,请去田径场
顺便说一下,7 月份我已经跑了 252km 了。
欢喜 (+20) 上一张进步的图,自我感觉进步还是挺明显的。相同配速看心率,相同心率看配速。(夏天天气热了,心率偏高)。7 月跑量这么少是因为感冒发烧一周,少了估计有 30km。2022 年的目标是 1000km,应该可以轻松实现。
manutd (+5) 如果是刚开始跑步不久,不用考虑太多。
一双适合慢跑的鞋子,运动短裤短衣,不要穿带棉料的衣服裤子,汗多味重。
刚开始跑就一个字:要慢!先找到适合自己的配速,每公里 7 分钟太累就降到 8 分,只有这样才会慢慢地会进步。前期需要的是跑得舒服,跑太快只会是累死自己,一定要明确意识到人和人体质不一样。
跑姿得体就行,不要弯背,不要耸肩。
如果有朋友带你跑步就更好了……
来自文章 《用多维表格搭建个人图书馆,不再「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卫书有道 (+24) 不像是在读书,像是要应聘图书管理员。
Neilyolee (+2) 这么大费周章真的有必要吗?如果是单纯管理纸质书,你的字段都没有「存放位置」,那即使未来检索,依然还是找不到,充其量就是知道自己有或没有这本书而已。
还有就是很多字段都没什么意义,购书渠道(有人会问在哪买的吗?除非很冷门,但冷门的书,问你的人应该找渠道不会比你少吧)、阅读状态(书真的没必要分在读或读完,有的书值得反复去看,有的书可以半途放弃,即使没看完,纸质书是会有书签的吧,日后再找出来继续看就好)、入库时间(出版时间是否更有意义些呢?)、ISBN(最无法理解是这个,明明网上都可查询,而且对自己没有用)。
与其做这么繁琐的事,倒不如腾出一个好的空间专门做书房,有序整理,所有书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找到就好。当然电子书也一样,直接搜索名称就好。
不是所有数据数字化存储就是管理,图书馆也是依靠分类编码 + 实体书柜的方式才能高效管理和检索的。
ddw2019 (+2) 我之前也写过一个图书管理方案,挑了一个文献管理软件 Zotero 来管理自己的图书和对应的笔记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2022.05.22 009 图书管理方案v1.0 https://ddw2019.com/009
2024.03.29 089 「图书管理体系v1.0」的补充内容 https://ddw2019.com/089
2024.03.27 088 批量添加豆瓣图书到Zotero https://ddw2019.088
来自文章 《夏日虽然热,但也不耽误打扮:一份通用的男生夏季穿搭指南》:
BelBark (+24) 想简单地穿好看的话,可以去优衣库拿一本 Lifewear 杂志,按照里面模特的穿搭购买单品,或者拿自己类似的衣服搭配,很适合普通人,一身下来一般也就几百块。
海拉鲁的林克 (+15) 纯棉的表示达咩,接近 40 度的体感温度,也只能选健身房里吸湿排汗面料的衣服了。
潮鳴 (+6) 博主推荐的都比较基础和素净,我再来几个风格强烈的店铺推荐。
Country Moment 偏北欧宽松复古
GRAINMUSTARD 他家基础款做得很有质感
SIMPLE PROJECT 基础款 + 风格化点缀
Nobodyknows 日系宽松偏机能风
NOTHOMME 复古美式运动风
ILNYA NIÉTERNTÉ NIFUTUR 极度风格化全黑武士 + 流苏镂空印花
有些可能比较风格化,需要挑人,属于进阶级。
来自文章 《信息归处,一目了然:用 Glance 打造家庭服务器仪表盘》:
钱吃菜 (+9) 我个人比较讨厌这种啥都想要的服务,就像一个日历软件,恨不得把占星算卦天气都塞进去。Dashboard 就干 Dashboard 的活,我只需要看自己的服务器以及里面运行的各个服务的状态就行。干别的活有其他更好的服务。
虚术 (+1) 感谢分享。我目前使用的是一个非常简洁的首页列表「Homepage」,主要是做几个家庭服务的聚合入口。之前也一直在致力于折腾类似于这样的首页入口。
但对我这样的轻度小白用户而言,感觉折腾这些太费时费力了。我自己甚至更常用的入口是打开浏览器首页的收藏列表。
(更别提家里人了,组建的家用服务基本已经被家里人放弃,只有自己还在坚持😢)
想问问看作者有这方面的心得体会吗?现在有点迷茫不知道该不该继续折腾下去。
来自文章 《拆解《F1》大电影的四大硬核看点、五大现实争议与二十个车迷专属彩蛋》:
HolyCrab (+15) 值得。而且值得买 IMAX 票。
NymphEX (+3) 非常值得,看了过后我愿意付双倍的钱。
而酱园弄这坨,他应该给我付费。
来自文章 《在 2005 打开大众点评:20 年前互联网怎么教我们在杭州吃东西?》:
烧麦 (+39) 真不错,爱来自 2025。
Zerony (+14) 居然还一一核实制作了是否营业的地图,有心了。
kins (+9) 这种互联网考古的文章真的非常有意思,我超爱,超级支持!
棉花老闆 (+9) 记忆中大约那个年代的杭州美食:一茶一坐、味千拉面、满记甜品、沸腾鱼乡。
来自文章 《快意飞驰,专业剪辑:达芬奇 Speed Editor 剪辑键盘评测》:
WillHunting (+2) 笔者花 550 买到的键盘是不带达芬奇正版软件的。
补充说明一点本来打算写进去后来删掉的内容:
如果你剪过视频,你一定了解时间线的概念,它相当于一条承载着全部素材、剪辑点、转场与音效的「轨道」。无论是片头、过场,还是剪掉多余镜头,都要在这条线上完成。而用传统鼠标有一个最大的问题——精度有限。对于小白来说,可能他得用鼠标逐步找到对应的那一帧然后去切断、删除前面或后面抑或做其他的处理。而对于一些老手来说,他可能会使用方向键的上下↕️来控制播放头在不同剪辑点之间的跳转,然后利用 J、K、L 快捷键来快进⏩、快退⏪、暂停⏸️。而无论是上述这两种方式的哪一种,为了找到这个关键的剪切点,要么你得专注地盯着监视器防止快进或快退过了,要么你得拖住鼠标不断地挪动播放头的位置。而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剪切点,往往一条视频中有许多个这样的剪切点,当你把一个又一个剪切点确定后,整条片子的粗剪辑也就完成了。而 Speed Editor 的旋钮几乎颠覆了这一点:它就像把时间线「抓」在了手里,素材前后浏览非常顺滑(当然前提是你得有台可以丝滑预览素材的电脑),你不用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你只需要轻轻转动,在你认为可以的剪切点微微动动手腕,此时你的左手的无名指和中指分别 IN(入点)和 OUT(出点)键,打上入点和出点之后通过达芬奇默认的六种添加方式,将素材添加到时间线。
在 TRIM IN 和 OUT 键旁的便是 ROLL 键,使用 ROLL 键就是和使用鼠标点击转场点拖拽有着同样的功效,但是区别在于键盘上的卷动操作使用的是金属旋钮,因此可以精确到帧。通过来回卷动转场点的方式实现调整。连续按两下 ROLL 键便可切换到 SLIDE 键,此时这一功能更改为滑动修剪。这一操作相当于达芬奇的滑动剪辑模式(T 键)优势在于,你可以做到在控制一个片段时长不变的情况下修剪他的内容。
📒社区摘要
- Macintosh马老师:iOS 18: 从扁平化到「空间化」
- Mariana:失败为何成为绩效主义下的禁忌?
- 少数派45637614:FlexNote:一款真正属于你的可视化笔记工具
- 自留格式:我对生活越来越「看开」,但我知道那不是释然
- 二点五条悟:我把 Mac mini 托管到机房了:一套打败云服务器的终极方案
- extfun:史上最好用的图片批量下载工具 - Fitkun图片批量下载
- 37丫37:一个纯粹的在线拼图工具,完全免费不用登录
🆕作者的新玩意
为了让作者的投稿尽快与广大读者见面,我们调整了《新玩意》栏目中作者投稿部分的呈现方式和周期,作者投稿的「新玩意」后续会迁移至本栏目。投稿渠道与奖励方式仍与以往完全一致,详情参见文末。我们相信新鲜火热出炉的分享更能赢得大家的喜爱,也欢迎广大读者朋友们踊跃投稿。
@大大大K:极空间 Z4Pro:NAS 好用,但请三思后行
- 入手价格:裸机 1900 元左右
我是一个非常喜欢窝在家里自娱自乐的人,如果要用现在网上最流行的词语来形容我,那可能会是「低能量老鼠人」。基于我对自己的清晰认知,我在装修时就围绕电视规划了各种娱乐方式,包括预留了未来使用 NAS 观影的管线条件。是的,我买 NAS 的最大动机是为了娱乐,而不是生产力或者其他高阶玩法。

其实我以前也考虑过自己组装一台 NAS 或者买个「矿渣」来玩,只是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觉得「折腾」这件事太耗费精力,不如买一台成品 NAS 来的省心。而我相中极空间并不是因为它产品力有多强,单纯是因为先买了 TCL 电视,而灵控桌面又与极空间有合作(实际上也就是一个 Widget 的事),碰巧前段时间 NAS 也纳入了国补范围,加上节日大促,我便脑袋一热入手了这台 Z4Pro 标准版的 16G 内存版本,装上几块硬盘之后就开始塞影片。

视频文件保存到极空间后,通过自带的极影视功能就可以搜刮到影片信息,极空间 TV 版客户端能够展示海报墙,对于 TCL 和雷鸟电视,也可以通过添加桌面组件直接进入观影记录。对于 HDR10、杜比视界等视听格式,极空间也可以正确识别播放,TV 客户端同样也能够激活电视对应的显示模式。但是对于某些特殊格式,例如《双子杀手》120 帧版本,极影视 TV 版就出现了无法播放的情况。

在影视分类方面,极空间默认将所有影视剧整理为电影和电视剧两种类型,如果想要单独分类动漫、综艺、纪录片,就需要手动调整了。对于同一系列的影视剧,极影视还能自动将同一系列整合到一个「合集」内,不过这一功能似乎还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系列电视剧的剧场版、长篇番外,或者系列综艺,极空间还并不能 100% 实现自动合集效果。

即使我没有什么生产力需求,但买都买了,怎能不玩一下 Docker。采用 X86 架构的 Z4Pro 一开始仅支持图形化部署容器,前段时间才姗姗上线了 Docker Compose,算是补上了 Docker 功能的最大一块拼图。另外,极空间在 Docker 设置中「人性化」地添加了代理功能,而且仅仅是服务于 Docker 功能本身而不会干扰容器的网络设置 —— 我相信这个功能没有任何针对性。

还有一点值得称赞的是,极空间自带的「远程访问」功能省去了普通用户折腾内网穿透的麻烦。只要添加内网地址,不只是 Docker 容器,哪怕是路由器管理后台、智能家居网关等等也可以使用极空间进行访问。某一次更新中极空间直接官方支持了基于 Docker 的 Chrome 浏览器功能,当然这个功能只能通过极空间客户端使用,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网访问。如果你有高级的公网需求,还是建议折腾一番 Lucky。

在文件备份方面,极空间仅支持 RAID 1 和 RAID 5 两种模式,不过极空间自己有一个叫做「ZDR」的文件双备份模式,实际上就是将两块硬盘划归为同一个存储池,但只有用户选择需要备份的重要文件,才会同时存储在两块硬盘上,普通文件则是单份存放在剩余容量更多那一块磁盘中。除此之外,用户也可以通过备份工具实现外部备份。

至于虚拟机、相册识别、文档编辑、Time Machine 之类的功能,算是成品 NAS 的标配了,不过极空间还有一些其他有意思的小功能,比如可以直接在 NAS 中压缩视频、识别视频字幕,通过「闪电传」功能与其他极空间用户共享文件,集成花生壳、节点小宝之类的第三方工具,甚至是跟风上线了 DeepSeek 1.5B 和 7B 的本地部署,确实非常具有「本土品牌特色」了。

对了,我配备了一个小型 UPS 放在角落里。起因是这个新建小区前期出现过供电不稳定而断电的情况,其中有一次就发生在我用 NAS 看电影期间。当时听到几块硬盘层次不齐的「吱呀」声可把我吓坏了,于是就立即下单了这台能够与极空间通信的 UPS。后来小区真的又出现了一次断电情况,只不过这一次我听到了 UPS 「滴」的警告声而不是硬盘停转的声音,我就知道这笔不到 200 块钱的投资实在是太超值了。

总体来讲,这台极空间满足了我观影娱乐的需求,我也在慢慢扩展基于 NAS 的使用场景,开始养成数据备份的习惯、试着用 HomeAssistant 打通智能家居、玩一下 n8n 自动化等等。看起来 NAS 非常有用,但我还是要泼一盆冷水 —— 除了观影以外,其他玩法都是在购买 NAS 之后才衍生的,而不是先有了需求才「不得不」买 NAS。
所以对于 NAS 这个品类,我的建议是:对于像我一样的普通家庭用户来讲,NAS 仅仅是个改善型产品,配齐一套 NAS 及外围的投入也需要大几千块钱,放到当下的时间点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如果你不是生产力用户,我更建议通过其他方式备份数据、观影娱乐,等到未来客观条件更加充足了,再考虑购入一台技术更加先进的 NAS 也不迟。
@Txrtt:雅马哈 E30 电子琴,娃的音乐启蒙,我的解压神器
- 购买渠道: 小黄鱼上的代理商
- 价格:315 元(官店比较贵,大约 500+)
给两岁的娃挑选生日礼物是个头疼事儿,因为问她要什么,她只会告诉你 —— 不知道。纠结再三后,最终锁定了 雅马哈 E30 电子琴 。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这款「新玩意」,顺便分享一下我家两岁小朋友的使用体验。它号称是专为 2-6 岁宝宝打造的电子琴,不过我觉得同时也是个成年人的「解压神器」!

一直都很想给小朋友挑选一个质感好的音乐启蒙玩具,倒不是想让她成为什么小莫扎特,只是单纯觉得多感官的刺激有助于大脑发育、感统协调。最开始纳入考虑的是很火的 Hape 红色小钢琴,无意中在评论里被种草了雅马哈 E30 电子琴。被种草的理由主要是这款电子琴相比小钢琴:音色准、功能多、琴键小。颜值虽然没有小钢琴那么高,但白色界面还是看着让人很舒心的,于是没怎么犹豫,直接下单。
大概很多人小时候都有关于一把自己的电子琴的回忆吧。我自己也是很小的时候爸妈送过我一台,牌子不记得了,但清晰记得妈妈教会我弹的第一首曲子就是《世上只有妈妈好》,印象深刻到这次拿到这把 E30 的时候也是凭着记忆一下子弹了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次给娃也选定了电子琴作为生日礼物,也算是一种爱的向下传承吧!
雅马哈 E30 电子琴是很轻便的一款电子琴,37 个键,迷你键盘,1.2kg。我两岁的女儿可以轻易自己把它拿起、移动和放下。内置 47 种乐器音色,74 种音效。我自己是音乐小白,不过基于很多专业人士对这款电子琴的网评,它的音色还是比较准的。


- 耳机插孔设计。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点。插上耳机就能完美解决可能带来的扰民问题。
- 电池 + 电源双模式。 既可以用电池(四节五号电池即可),也可以连接电源。宝宝可以把它搬到任何地方玩,大人也可以带到户外使用,完全不受电源线的限制。
- 自带 Remie 课程。 雅马哈公众号上有专门的免费 Remie 课程,适合低龄宝宝的音乐启蒙和绝对音感的训练。还没试过,等娃大一点到四五岁再尝试下吧。
- 丰富音效和音色。 我直接放图吧。



女儿拿到电子琴后,立刻被它吸引住。小手在琴键上按来按去,不会弹完整的旋律,但显然乐在其中。给她切换到音效模式,当听到水流声、鸟叫声、老牛哞哞叫这些熟悉的音效时,她也会兴奋得说出来对应的声音场景,还会模仿这些声音,简直萌翻。
小朋友刚满两岁,目前很多功能对她来说还比较超前,音效模式很喜欢,不过自己弹奏还得等等。反而是对于我这个三十多岁的成年人来说,这个电子琴成了我每天晚上的解压神器。时不时会拿出来插上耳机,对着简谱,弹奏点喜欢的音乐,缓解一天的疲惫。
总之就是,如果你的家里也有一位小朋友,正在为给她提供什么样的音乐启蒙玩具发愁的话,那真的可以考虑这一款雅马哈 E30 电子琴哦。
@JIgsaw:小米手环 10 NFC 版
- 入手渠道:京东自营
- 入手价(含国补):¥271
前几日的小米发布会想必大家都看过了,看完 SU 7 配置的我也是心头一热,连夜下单了 —— 小米手环 10 NFC 版。
我之前的手环是米环 7 NFC 版,放在一起区别还是挺大的,便萌生写篇文章对比的想法。

首先是很多人心心念念的屏幕升级,终于摆脱大下巴实现上下等边,我一个朋友对此真的高兴坏了。我倒是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毕竟手环都是纯黑背景,不把两个手环放到一起还真难意识到边框大小。再来是最高亮度提升到 1500 nit,相比于前代进步不太明显,反正只要太阳底下能看时间就算够用;当然相比米环 7 真的是质的飞跃,我已经忘了不知多少次在户外抬腕看不清时间,无奈之下掏出手机了。
因为离发售日期没几天,我至今没把出厂电量用光,所以没有续航数据。


接着是盘点下七代到十代之间增加的新功能:
- 体感拳击课程 —— 八代加入。远不如 Switch 上的《有氧拳击》,毕竟只有一边戴着手环,另一只手的动作总识别不到。不过做体感游戏的思路是对的,无感佩戴的手环相比 Joy-Con 舒服得多。
- 跑步豆模式 —— 八代加入。专业运动人群何不用更专业的设备,我这种普通人更是懒得拆腕带、装跑步豆,更别说这个「豆荚」还要卖 40。
- 配合国行 Switch 舞力全开 —— 九代加入。纯纯彩蛋功能,NS 国行现已入土,更别说原本国行也没多少玩家。
- 米家小程序 —— 九代加入。前几代用小爱也能控制米家,还更好用。
- 米家集成 —— 十代加入。我的米粉朋友(家中米家设备 50+)告诉我的,现在可以在米家 app 里以米环为触发条件设置智能场景 —— 比如睡眠后关灯关窗、起床后关空调拉窗帘等。
- 指南针 —— 十代加入。除非早上下楼跑个步我很少有只带手环的场景,但显然我在自家楼下不会迷路。如果是野外露营要应急,起码带个 GPS 功能吧,单独的指南针功能就是玩具。
- 本地录音功能 —— 十代加入。只能说有比没有好,有时还是能派上用场。最多可录制 2000 多分钟的音频,音质自然不用指望,需要在手机收听更显鸡肋。我能想到的应用场景就是临时记点灵感。不过由于这个录音功能,米环 10 的存储空间大了不少,反倒是利好第三方小程序。
- 桌搭模式 —— 十代加入(八九代亦更新此功能)。真正的玩具功能来了,最便宜的小爱智能屏也就 250,比这 199 还要手环组合的桌搭配件好用得多。
说个小缺点:桌面小部件的谜之限制。左划界面锁定为负一屏,而且小部件里没有最常用的小爱,还有莫名其妙最多五个小部件 —— 米环 7 都能放 7 个,怎么过了三年反而少了俩。
再补充一个今天刚发现的问题:把默认表盘的数据显示从步数切换成心率后整个手环都会变卡,抬腕亮屏、上下滑动都至少多出半秒的延迟。

虽然名字已经改成全平台统一的澎湃 OS,但其实米环 10 搭载的仍然是从米环 8 开始的小米 Vela 系统 —— 在手环关于界面连点 10 次「软件版本」即可看到彩蛋界面。Vela 系统的可扩展性很强,能刷入各种第三方小程序,据说很多不能带智能手机的学生都用小程序看电子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 BandTOTP,用手环作为 TOTP 验证码查看器,以前米环 7 的同名三方小程序 bug 一堆还要自己一个个写入配置,这回总算是装上能流畅使用的版本。




话说到此,各位也可以看出米环近几代的改动真的是挤牙膏,发布会上每次宣传的重点都是「时尚」,比如去年的陶瓷版、今年的多功能桌搭,以及永远在推陈出新的表带。只能说智能手表的通话、GPS 等功能不下放的话,手环这类产品的形态上限就摆在这。最后还有购买建议 —— 换新没必要,买桌搭不如加钱上手表 。
另:顺便吐槽下小米官网的产品页链接格式,环 7 是 /shouhuan7nfc
,环 8 是 /xiaomi-shouhuan-8-nfc
,环 9 是 /prod/xiaomi-shouhuan-9-nfc
,环 10 是 /prod/xiaomi-smart-band-10-nfc
。真就一代一个格式,找参数图都不方便。
💬一派热议
在上期第 220 期一派讨论《你最推荐的路由器(方案)?》中,共有 834 名派友热情参与,十分感谢!
中年派的牛马漂流 (+9) 这就不得不拿出我去年装修时候自己搞的网络拓扑图了

泡面头像 (+8) 2021 年配置好就没改动过,相当省心,AC 安装在群晖中,不用买硬件。

大德玺 (+6) 这是我家目前的方案,还在微调优化中,年初的时候 AC 坏了,想要换一下小米的 Mesh,虽然性能强了,但是路由器太丑了,还是改回了 AC + 面板 AP,我不玩游戏,对无线网络网速要求不高,覆盖够就好,网络要求高的地方都是有线了

王牌猎人 (+5) 我来贡献个米家智能环境下,搭配小米路由器的效果。目前来看,设备加入米家后的将近 3 个月的时间里,暂未出现任何掉线和无法控制的情况,表现超乎预期的稳定。
- 路由器:BE6500 Pro + BE3600 Pro,蓝牙 Mesh 组网;
- 智能设备:
- 智能开关:科米其 M6 肤感玻璃,零火版;
- 智能窗帘:杜亚 DT98;
- 灯:万仕通灯带和主灯;
你怎么知道我没买呀 (+4) 我自己家里小,一个主路由覆盖不打游戏,我感觉够用,给同事家推荐的华为子母路由,他说很好,公司用的 AC+AP,切换不太灵敏。网上看了很多方案,只要不是房子很大或者户型复杂,基本上用两个同品牌 Mesh 是最优解,AC+AP 一套下来感觉太贵了,各个 AP 的切换如果不及时,效果也不好,还得优化信道。
手机尾号 007 的听众 (+4) 直到现在家里还用斐讯的 K2P,暂无不适症状。
Gerley (+3) 中兴的主路由不错,功能精干,有 UU 加速器和硬件级的 QoS,也能双网口和 Mesh,同时也支持 DHCP 设置网关到旁路由。
如果组 AC+AP 的话,对功能需求大的可以用软路由作为入户路由,需要 UU 加速器就用 iStore 足够强大了,不需要的话就 iKuai。或者可以等中兴的星云更新硬件 QoS 的版本,当然也可以买现有的新款关掉 Wi-Fi 功能来用。
Raju (+3) 预算 500 以内,运营商光猫。
预算 1000 以上,普通用户 UniFi,发烧友按个人喜好选择品牌。
Wade_Wu (+2) 租的房子挺大但没布网线,客厅(入户线所在)、书房靠两台入门 AX3000 Wi-Fi 6 路由器无线 Mesh 组网。
千兆宽带实测:客厅手机 800Mbps,书房 PC 600Mbps,书房手机 400Mbps。我认为是无线 Mesh 回程占用带宽,但对我日常使用影响不大,延迟丢包也基本稳定。
租的房子,不考虑布网线或者隐形光纤,我设想了两个优化纸面测速数据的方案:
一是升级三频路由器:用专用频段跑 Mesh 回程。成本高,但性能好。
二比较邪门,再增购一对不那么贵的双频路由器专做无线桥接并关闭 Wi-Fi 广播,让它们有线连接现有路由器,让现有设备专注拨号和带设备。成本低,但设备多、维护麻烦、不美观。

sc (+2) 用的 UBNT UCG Max + AP, 虽然很多人质疑 UBNT 的价格和性能不匹配,但家庭用确实挺省心,而且贵在小巧。 还是那句话,前提是能接受定价高这个问题。
哈哈霸霸 (+2) 这周电信给我做的一套方案,因为家是有点年份的宅子了,做 AC+AP 或者 FTTR 的话,改动都比较多,他们就推荐我用锐捷的这款路由器(RG-EW3000GX),一次性购置了 3 套,每层楼一套,有一套充当 AC 的角色,有线组网,相当于用它们来做一个 AC+AP 了,一共 750 元,有线测试的话能达到千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 iPhone 14 Pro Max 连 5G 频道去测网速,不管怎么测,也达不到千兆水平。技术人员用他们的安卓手机,轻轻松松就 900 多 Mbps。

大橘为重 (+2) 因为没有 NAS,所以我对路由器的要求不高,能够支持 Mesh 以方便配置即可。测试网络质量的话,除了用 iPerf3 以外,Android 平台的相关工具似乎更多,推荐一个 TP-LINK 旗下的 App「网络百宝箱」,除了常见的漫游测试、干扰测试等还有巨多功能。
HarryQin (+2) 在用 AX86U 想换 BE88U。86U 也没啥不好,用了几年被我调教的还不错:Wi-Fi 没怎么严重断流,智能设备反应时快时慢(无网关),有线跑满我的 500M 也是轻轻松松(实际上远超 500)。
换机主要是因为 88U 有光口。我的书房线没法抽出来,目前一直是走的明线铜缆,想换成光纤看着稍微好看一点,其它的提升应该是完全没有的。
园咲番茄 (+1) 主要考虑家里户型,分别试过小米和锐捷组的 Mesh 后,最后还是选择了 AC+AP 方案,感觉上下楼漫游很丝滑,问题也不多,比较稳定,省心。

Kevin_matr (+1) 推荐就没得推荐了,但是要避雷两款路由。
小米 AX3000T:各个博主力推的款,便宜 + 可以解 SSH,但是都不提断流这回事。据我观察其实翻车概率很高,具体表现就是用着用着(尤其是高负载场景)下路由器突然红灯,Wi-Fi 信号直接消失,过一段时间自行恢复。买了即可体验关键时候突然断网的绝望。
网件 RAX50:作为 R6300v2 的老用户,小米坏掉之后选择相信网件。到手之后还美滋滋刷上了梅林。没想到才用了不到两个月,有一天突然发现在路由器边上 5G 信号都不满,然后不能再以 Wi-Fi 6 进行连接,速度跑不过 7M/s,还会间接断联。猜测是芯片出问题了,遂换至 2.4G(根据拆机图 5G 和 2.4G 貌似分别是两个芯片),结果不久后 2.4G 也出现相同的问题,不得不再换路由器。
📢:下一期的一派讨论是数码圈日经话题《冲浪姿势:聊聊你的标签页与书签管理》,欢迎来聊。
如果你也想分享「新玩意」🔉:
- 获取 Matrix 社区写作权限并签署 Matrix 共创计划;
- 在少数派独家发布一篇文章,在标题中标注「新玩意」前缀;
- 用至少 800 字介绍产品,并配上 2-3 张产品的实拍图片;
- 在网站个人信息中补充支付宝账号。
成功入选本栏目还可以得到 108 元的「剁手红包」🧧。如果你有兴趣参与,就赶紧来稿吧!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多的新玩意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 sspai 官方店铺 🛒